2019年同济大学转专业(风景园林)第一名优秀学姐经验说
姓名:易晓典
专业:同济大学2018级 法学
绩点:4.91
班级:2019艺号转专业畅学班学员
转入专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风景园林
艺号印象:晓晓典()同样也是一位四川成都的小女生,性格开朗活泼,聪明伶俐+可爱。作为艺号2019年转专业班里面的最高绩点的学霸,上学期的优秀绩点足以证明其学习能力的“强悍性”。2018年进入同学大学后,新学期9月份就早早来到画室准备她的梦想之旅。今年以建院总分排名第二,风景园林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进入CAUP。在画室学习期间,表现优秀,尊敬师长,和同学们也是非常融洽的保持着革命友谊。在这里我们艺号全体老师衷心祝愿晓晓典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开心快乐,一帆风顺,在新的专业领域乘风破浪,会当绝顶!笔芯.
那么对于转建院,作为优秀的学姐又有哪些经验可以为我们的学弟学妹们倾情分享呢?
且看下文——
转专业考试那天下午下了小雨,跟半个月之后的今天很像。于是趁着相似的天气,整理去年九月至今,关于转专业的经历和一点儿点儿想法。
高考志愿,第一志愿同济大学,第一志愿专业,风景园林。结果自然是没被园林录取啦,也没够上第二志愿人文科学试验班,最后被放到了第三志愿:法学。
得到这样的结果之后确实很懵,也有点不甘心的意味在。于是在接到录取通知之后就开始琢磨转专业的事了。暑假麻烦了几位学长学姐打听同济转专业的事儿,也听说高中校友里同为TJU预备新生的张恒翔同学想转建筑学,于是就组队踏上这趟旅程。
来艺号画室是张恒翔同学的引荐。热情的方老师、亲切耐心的大姚,闷闷但是认真的张老师,还有基础极好的画室大佬们,是初到艺号的第一印象。事实证明,艺号画室之后提供的课程资源对于应试而言,是很具针对性并且十分有效的。另外,在画室是真的能遇到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我也是因为画室而结交到大学的best friends(请自觉对号入座)。
在讲述我的学习历程之前,还是很必要说明一下下,如果是看最后的成绩单,可能觉得我成绩还不错。但是因为凭着运气的缘故,绩点要高一些,所以就总评成绩来看,后面的硬实力是不如一部分同学的。以及,我的学习历程和心路历程比较个人化,很多时候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所以这一篇分享中涉及的经历,究其本身是属于我的,甚至我都不确定其中有多少有益于大家。那么请各位带着批判的眼光审视接下来的杂言,若是能拾得一二有价值之物,笔者实在深感欣喜。
素描、速写是两个大头。虽然我一直警惕着不能傻傻地努力,但是画画这个东西,必须是要有量的积累的。
先说素描,体积、质感、空间。从最开始画立方体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的要点,到后面临摹静物组合才有深刻的体悟。在建院学素描到底学的是什么?一位学长说是光影感,另一位学长说是造型的能力。以我鄙见,是以表现物体本身的体积和质感为核心的空间营造。所以会很在意作画的空间推进、大的节奏感和画面效果。但是其中涉及的虚实关系的处理、局部与整体关系的统筹、质感细部的刻画,最最基础的线条质量训练,都是需要量的积累的。每一张画有每一张画的问题,自己总结问题、多跟老师沟通、与同学切磋学习都是进步的必要过程。但是从我的学习情况来看…手跟不上脑子…练的量实在是不够多,特别是物体的质感特征刻画的积累并不扎实。考试前一天晚上还在学玻璃质感刻画的我,向画室努力勤奋地画完每一幅写生、甚至小指生茧的同学说句respect!
速写,透视、线条、体块。就我一本速写本只画了三分之二的情况来看,确实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还是没有底气地谈一下关于速写的想法。透视是基本的要求,一定要准。线条表现力是画面效果的保障,大姚几乎每次都要提醒我线条要放松…
为什么要画速写?速写是对一幢建筑或是一处风景实体的积极的平面转化。以建筑为例吧,通过我画的这幅速写,可以表达出我对这个建筑的理解、哪一部分是我认为的重点,比如体块的前后位置、穿插、扭转,还有一些重要的装饰细节等等。
还有就是画画的速度。最后半个月实在是逼急我了,之前一幅素描静物组合八小时左右,一幅临摹速写一个半小时起步,最后一两个星期,硬生生地压到三小时和半小时。怎么办呢?我准备了一个计时器,记录每个板块花了多长时间,哪些时间的浪费是不必要的。然后在整个画画的过程中大声告诉自己:我可以!啊我真的可以! 还是得逼,逼一下就出来了。
至于焦虑…我焦虑的原因是对自身现状的不满意对未知挑战的不自信和自我怀疑。所以个人认为解决焦虑的最好方式是做当下能做的事以切实地提升实力。但是到了最后实力就那样了的阶段,焦虑的自己接受了水平不如意的事实之后,摆脱了焦虑(/摊手)。
其他的平面图鸟瞰图什么的,跟着老师走就好,记住一些制图规范。但是临摹范图的时候也不要只关注规范,多想想为什么,这些空间为什么要这样组合,这个桌子为什要摆在这里。
我其实一直觉得这些规范不会是考察的关键点。
入大学以来,我很看重对知识的自主探索。转专业学习作为我的大学学习中的一部分,也自然地呈现出这个特点。
因为我是从自己感兴趣的点入手去接触这个陌生的领域,所以跟很多同学对建筑也好园林或者是规划的切入点和探索路径不太一样。不带价值判断的,只是不一样而已。
我的主要方式是看书,老师给的书单选一部分看,去图书馆照着兴趣或者看哪本顺眼就翻一翻。一点建筑史、一点艺术史、一点哲学史。好友推荐的王澍的《造房子》,顺流而上接触中国古典园林。然后造访豫园,至今对当时的震撼体验难以忘怀。模拟面试的时候学姐用英文问:用五个词语描述你最近去过的一个地方。我说了豫园。细细想来当时的回答实在太烂,现在的回答会是:“Quiet, delicate, full of life, inspiring and unrealistic. ” 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中国性是什么?怎样体现中国性?怎样与现代材料与技术结合?传统的东西怎样在现代化的世界中生存?去哪里寻找中国文化根脉?我们现在的城市为什么是这样?城市是怎样形成?城市为什么服务?城市应该是现在这样的吗?资本的作用?空间营造的意义?空间如何组织?外部空间对人的影响限度的边界?中西文化的差异?…………
诸如此类这些抽象且幼稚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而想要把这些东西搞清楚,确实是我现在想要进入建院学习学习的重要动因。
实际上,考官最想要看到的,恰恰是你自主思考的能力和结果。笔试的两个小设计,根本没有考察制图规范,这些机械化的知识是后面会学到的,老师想看的是,在进入专门教育体系之前,你对生活对空间设计的自发的主动的体察和思考。这些东西是没有人教的,这靠自身平时的积累和观察。再说面试,老师们也是想考察自主思考能力。老师一来就让我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后让我谈对社会那一层面的理解。于是,跟面试老师大谈自由,主要是个人主义的自由,讲了一堆自己看的“闲书”。讲了一点王澍,讲了一点去豫园的感受,表达了一下想要探索中国性的愿望。然后老师表扬了笔试的两个小设计。(个人觉得是过誉了,可能是前面我的一堆废话蛊惑了老师?/扣脑壳)
要想整个应试框架内能获得的最大限度的自由、拥有一定的主动权和跟这个东西平等对话的机会,可能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去掌握技巧、学习知识、探索知识、选择道路、最后呈现自己。
如果是看最后的成绩单,我很可能会被扣上“优秀”的帽子。其实光看这成绩有时自己也会不可避免地膨胀,有时候也会可笑地沾沾自喜,但是戳破这只气球的是 随之而来的 自省与自卑——其实我只是一个战战兢兢在求知路上迈出第一步的初学者。
可能是因为文科生的特质,语言表达倾向于复杂和和说理。辛苦各位读到这里啦。
最后希望借此与各位同学共勉,去自主地学习,学习关于建筑、关于园林、关于我们自己想要了解的一切知识。
更多学习咨询请登录艺号美术官网:www.yihaomeishu.com
艺号美术新浪微博:@艺号画室
TEL:021-65976132 QQ:1683443726
同济大学转专业美术,上海美术联考培训,上海少儿美术培训,上海白领周末美术,
上海油画培训,杨浦美术培训,虹口美术培训,素描,色彩,速写,油画,
地址:杨浦区赤峰路63号设计创意工厂2号楼504室(同济大学南门斜对面)